世界最大断面组合式矩形顶管机在深圳始发,南京派光受邀参加始发仪式

4月18日,世界最大断面组合式矩形顶管机“大禹掘进号”在深圳地铁12号线二期工程沙三站顺利始发,开创了世界上首次采用超大断面机械暗挖车站施工的先河。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龚晓南,深圳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办公室铁路拓展处处长黎英俊,深圳市地铁集团总经理黄力平,中电建铁路建设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厉建平,水电十一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朱晓明,总工程师张卫东,南京派光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石峥映,总工程师王列伟,以及参与工程专项课题研究实施的相关单位领导专家出席始发仪式。

仪式现场

粤港澳大湾区在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布局和现代化城市群建设规划中占据重要战略地位区域城市密布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极其庞大。

城市繁华城区地铁车站采用传统的明挖法施工,面临交通疏解和大量管线、绿化及物业改迁的难题。而且,劳动力投入大,机械化程度低,安全风险大,质量控制难,工程建设工期长、造价高。沙三站位于帝堂路与沙井路交叉路口,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总长208.4米,标准段宽22.7米,有效站台宽13米。该站地处城市繁华城区,周边建筑物多、地下水充沛,地质条件复杂,且站址有一处埋深4.2米的新建暗涵。

深铁集团联合深圳大学、中铁装备、中国电建、南京派光等单位组建科研团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担任团队负责人,开展了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现代工程技术”重点专项《繁华城区地铁暗挖车站关键技术》项目研究工作,作为该专项示范应用工程,该项目在国内首次将超大断面矩形盾构顶管机引入地铁车站建设,实现了地铁车站施工工法的重大创新,填补了我国在机械化地铁暗挖车站施工方面的空白,为我国现代化城市群建设、地下空间安全绿色高效建造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陈湘生院士与石峥映董事长在仪式现场

“大禹掘进号”在深圳地铁12号线二期工程沙三站的顺利始发,预示着“繁华城区地铁暗挖车站关键技术”示范工程已进入正式实施阶段,标志着我国繁华城区复杂环境暗挖施工领域工程理论与技术水平、关键设备研发制造能力的提升与进步,推进了轨道交通建造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向智能建造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南京派光智慧感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由国家重点人才工程获得者创立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2021年分别晋升为“南京市瞪羚企业”、“南京市培育独角兽企业”、“南京市文明单位”。主要投资方包括业内知名的神州高铁、华睿资本、紫金创投等。主要为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国家重点基础设备设施等领域提供智慧感知综合解决方案。在光纤探测、智能图像、激光雷达、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以及大数据平台等技术领域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能力。

公司分别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科技企业家、南京市领军型科技创业计划、南京市科技创业家培养计划、南京市企业专家工作室、南京市顶尖专家集聚计划。拥有授权专利48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65项。两次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三次获得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公司现有员工130多名,其中研发人员超过60%,博士、高级工程师等高端人才20余名,另有多名院士和国家级行业专家作为技术支撑。

公司与中科院、国铁集团、中国铁设、中国中铁、中国铁建、深圳地铁、南京地铁、天津地铁、华中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多家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等多项重大研发项目。其中承担建设的铁路沿线安全综合监测系统于2017年通过了铁路行业技术成果评审,并于运营期及建设期铁路全线进行了应用。

公司秉承“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价值观,以服务“平安中国、交通强国”为己任,为提高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国家重点基础设施等新基建行业的感知、预测和风险防范能力,构建更智慧、更安全、更系统的信息感知平台与体系不断努力。


感知多源信息

预测风险灾害

构建一体平台

服务平安中国